年内爆款基金频出,公募基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记者注意到,在基金发行市场一派火热的同时,不少“老基金”开始主动控制规模,宣布暂停申购。业内人士表示,产品规模过大,一方面容易摊薄持有者收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金经理操盘的难度。
最近,基金新发市场热度略有回升,百亿规模的新基金频频出现。截至上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年内第5次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7.8万亿元。然而,包括主动权益类、债基或指数基金等在内的多只老基金纷纷发布公告,宣布暂停申购;也有部分基金恢复场内申购业务,但限制大额申购与定投业务。
从公告看,公募暂停申购或限制申购规模的理由主要是“保护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对此,有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老基金,尤其是偏好参与打新的产品来说,原持有人不希望后续有过多资金参与,这会摊薄其收益。
此外,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产品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当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时,按照“双十原则”,即“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单只基金持仓的个股会越来越多,显然对基金经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个基金经理擅长的风格不同,能够管理的规模也有上限,如风格灵活的基金经理可能更适合管理规模不大的产品;一旦规模超过其能力上限,可能出现资金运用不合理、改变投资风格等情况,这会影响到产品业绩与投资者利益。”一位基金人士表示,若资金大规模频繁进出,也会增加基金经理操盘难度,这也是公告中提到的“保障基金平稳运作”,为了防止产品规模异常波动,基金公司会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
还有基金业分析人士表示,通常来说,不差钱的大中型公募或头部公募会更愿意控制产品规模,“他们不需要通过扩大几只产品的规模来做大公司管理规模。”相比之下,部分细分赛道的公募产品更适合采取“小而美”的模式。
(原标题:爆款频出 多只公募主动“控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