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眼下,浙江大学已正式发文成立上海高等研究院(筹),正和上海方面就战略合作协议制定的具体计划抓好落实。
6月初,上海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这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平台从一开始就被寄予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厚望:着力打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尖兵、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的平台、服务辐射区域发展的标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推动人工智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成果在长三角区域加速转化。
“当前,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最艰巨的任务是攻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链。”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目前浙江各方面正积极参与三省一市共建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协同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软件名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自动驾驶和智能出行示范区、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建设,联合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尤其为破解“缺芯少魂”难题提供长三角解决方案。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8.63万亿元,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41%。正因如此,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对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链,让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中显得较为稳健。7月,浙江规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增速比规上工业高6.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百分点。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截至6月底,浙江共生产全自动红外热像仪45余万台(套),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而这项“第一”背后,其实是整个长三角范围内数字经济产业链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数字经济成为浙江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浙江正与沪苏皖一起,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协同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