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铁建(601186)、上海电气(601668)之后,上海建工(600170)成为第三家披露“A拆A”预案的上市公司。不过,与前两家公司的分拆目的地均设置为科创板不同,上海建工是首家将分拆目的地确定为上交所主板的公司。
1月8日晚间,上海建工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建工材料)及相关主体经过适当的重组后,建工材料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拟上市主体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文件,获得批准后择机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建工材料的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以及石料的制造和销售。其中,预拌混凝土年产能达2500万立方米以上,预制构件年产能75万立方米左右,石料的年产量达到400万吨。
据悉,建工材料在攻克大体积混凝土、超高泵送混凝土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环保高端精品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和新型预制混凝土。公告显示,建工材料是全国第三大、上海地区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上海建工称,建工材料始终围绕混凝土材料的前沿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瞄准混凝土和预制构件两大核心技术目标,拥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基地,为重大工程和难点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
财务数据方面,建工材料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资产总额为218.2亿元,2019年1-9月,建工材料实现净利润2.58亿元。同期,上海建工的资产总额为2293亿元,净利润为27.2亿元,从资产总额及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建工材料占上海建工合并报表的比例接近10%。
对于分拆的原因,上海建工解释称,此举将突出预拌混凝土发展优势,有效提升上海建工的持续盈利能力。近年来,住建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发文,提出发展高品质和专用水泥、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及构配件;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上海建工称,建工材料依托上海及泛长三角区域优势占据区域市场较高市场份额,通过本次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工材料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业务,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目前,上海建工的主营业务包括建筑施工、设计咨询、建材工业、城市建设投资及房产开发等五大事业群,事业群之间互相协同合作又保持相对的业务独立性。上海建工认为,本次分拆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造成实质性影响。
在已经披露“A拆A”预案的三家公司中,上海电气和上海建工都是上海市地方国企,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从分拆上市预案的披露速度来看,上海的进展要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谈到分拆上市的原因及背景时,两家公司均强调了国企改革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上海建工则专门提到,将建材工业相关企业分拆独立上市,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激发标的公司内生动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可有效推动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企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基础。
去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国资布局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足等问题,并确定了到2022年要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国企主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等目标。
上海的综改方案还要求,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实施混改。这一提法或许是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分拆预案密集出炉的重要政策基础。
去年,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沈阳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专项工作正式启动。也正因此,三地的国资动向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风向标。
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试验区中,由辽宁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的辽宁成大(600739)曾计划分拆其子公司成大生物至创业板上市,不过该计划未能如愿,目前,成大生物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华金证券认为,在分拆规则落地后,可能实施分拆的上市公司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分拆子公司上市主板或创业板难度较大而选择优先挂牌新三板的上市公司,二是已经公告或公开声明有分拆子公司意向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