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当日5000亿元MLF到期,无逆回购到期。尽管8日央行未对5000亿元到期MLF进行续作,但预告将于6月15日左右对本月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一次性续作,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
央行此举被视为对流动性呵护的信号,当日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市场由此关注的是,短期内是否会降息降准?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近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要求,货币政策关键要确保疫后经济恢复对流动性需求的大局,6月初连续进行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央行5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表明,货币政策的基调会保持稳健灵活适度,流动性供给将略高于实体经济需要,M2和社融等金融指标增速将明显高于去年。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央行在6月8日已提前有所预告,因此6月15日大额的MLF续作是相对明确的,央行是否会选择降息、什么时间选择降息成为关键。央行近期很可能会有所动作,有一定概率下调MLF和OMO利率,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时间上看,6月15日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观察节点。
唐建伟表示,复产期与抗疫期有显着差异,货币政策也不能无视需求长时间保持高频次、大力度的流动性释放模式。在实体需求未呈现明显积极变化,短期过度释放流动性,可能再次倒逼资金出现“空转套利”“脱实向虚”等情形,给央行调控带来两难。在资金救助的压力期度过后,货币政策角色正逐步调整为配合财政等其他政策共同发力稳增长和保就业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CPI回落与美联储维持现行利率,也引发了市场对中国是否会降息降准的议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由于猪肉价格下跌,5月份CPI回到“2时代”符合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预计,下半年CPI涨幅将显着低于上半年,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内。全年CPI同比平均也将维持在3%以内,不会超过政府制定的3.5%的年度目标。低物价为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稳增长扩内需的力度需要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应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人群。下半年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不管是频率还是空间都可能小于上半年。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6月10日宣布,维持现行利率0%-0.25%不变。另外,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至2022年年底。针对美联储利率调整再“搁浅”,有专家表示,预计中国月内不会降准。央行或将重启28天逆回购,并采取“逆回购+MLF”组合维持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稳定。
唐建伟指出,此前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流动性总量调控力度逐渐减小,给市场一种政策转向的预期假象,随即5月债市收益率曲线明显大幅上移。事实上,拉长时间线研判,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后衰退压力可谓“雪上加霜”,国内经济增长也承受着较大压力。PPI在2017年就转入下行轨道,国内货币政策偏松调节也在2017年底开始持续至今。在稳增长、保就业压力仍大的背景下,偏松调节力度下降并不等于政策转向。年内M2和社融增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持续保持。
也有机构表示,今年政府债券发行量大,包括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与积极财政政策形成配合,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由于三季度政府债券的净供给量相对较大,预计央行除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续作MLF及逆回购外,还需通过降准来帮助市场消化吸收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发行。另外,美股前期强势反弹,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但海外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仍存,一旦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及时释放宽松信号将有助于安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