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下一轮降准或提前来到!疫情冲击之下,逆周期调节如何加码?
此次疫情中,消费、服务业等行业受到明显冲击,多位专家预期一季度经济将承压。在此情况下,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提前加码。
接下来,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专家预计:
●下一轮降准或提前来到
●一季度MLF利率或下调
●预计LPR上半年下调10基点
●扩大财政赤字率应为必要之举
●对疫情影响较大的定向减税降费
在疫情冲击之下,市场普遍认为,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相应加码,货币政策或加大施策力度。
在宏观政策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已多次释放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信号。比如,2019年11月5日MLF利率启动下调,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监管层或提前实施部分逆周期调节政策。
1月28日,央行明确,考虑到2月3日开市后到期资金规模较大,人民银行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王青认为,短期内宽货币势头还将延续,预计一季度MLF利率存在下调可能,并将直接引导LPR报价恢复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外,4月降准窗口有可能打开,这不仅能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助推LPR下行,而且在当前存贷比高企的背景下,还能实质性提升银行的放贷能力。
从物价角度看,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未来物价不必忧虑,可考虑尽快“降息”。“降息”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负债成本,给企业和金融市场都提供强力信心,有利于部分化解疫情带来的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忧虑。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2020年货币政策料将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为“稳增长”提供关键支撑。一是从力度上看,全年有望再进行两次左右的全面降准,下一轮降准预计提前至一季度落地。同时,预计LPR上半年下调10个基点,下半年下调40基点。从组合上看,考虑到工具间的内在联系,降准有望领先于“降息”,LPR市场化加点的下调有望领先于MLF利率的下降。二是在总量性工具发力的同时,TMLF、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将优先惠及受疫情冲击更大的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同时对不合理抽贷、断贷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除了MLF和LPR利率走低之外,也不排除降低存款利率。需要强调的是,央行也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发力,不会“大水漫灌”。
非常时期,财政作为资金“大户”不可能缺席。
财政部网站日前公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补助资金603.3亿元。截至1月29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273亿元,确保疫情防控经费需要。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扩大财政赤字率应为必要之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此前撰文表示,宏观政策的重头戏应该放在财政政策方面。僵硬地死守3%的赤字率,可能没有必要。此外,国务院或许可以经全国人大授权,建立一个专项的紧急“救助基金”。
“从规模来看,如果2020年赤字率依然坚守3%,那么能够边际增加的财政刺激预计不多于2000亿元,不足以对冲本次大规模疫情的负向影响。”在程实看来,由于前期地方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达,1月初至今的发债节奏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在现有机制下进一步加快的空间不足。而且,即使能够跨越筹措资金的时间瓶颈,受制于疫情的后续影响,基建项目落地、动工的时滞将较以往显着延长。
除了扩赤字以外,专家认为,财政还将增加定向减税降费,并针对延迟返工、就业压力增加的情况,相应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在减税降费方面,任泽平认为,应适当减免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尤其是交运、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增值税,亏损金额抵减盈利月份的金额以降低所得税;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对参与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行为予以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抵扣,不受目前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鼓励社会捐赠。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则表示,应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以稳增长,并结合疫情加大民生投入,如5G、物流基础建设、公共卫生、公共服务、分级诊疗等来增加就业。
“与SARS疫情相比,本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下拉幅度或低于2003年二季度。”王青分析,这是由于当前对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比2003年更为成熟,疫情周期将会得到控制,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也会相应减弱。2003年我国经济规模为13.7万亿元,而2019年已达到99.1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7.2倍。经济体量显着扩大意味着对短期冲击的吸收能力也在增强。
在滕泰看来,经历过这次疫情冲击后,中国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社会管理机制、公共卫生水平都会更上一个新台阶,现代物流、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新金融科技、民用通航等新供给必将创造出更多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