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全球贸易局势变化多端,地缘政治因素间或扰动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为改善本国经济,全球近30个国家祭出宽松货币政策。
虽然各国央行的宽松转向有效防止了经济硬着陆,但此轮超级宽松潮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已非常有限,且政策的边际效果也在降低。
“量化宽松的时代即将结束,如果需要更多的扩张性政策,我认为更可能是财政政策。”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告诉上证报。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货币政策“鸽声一片”
“美联储今年7月开启近十年来的首次降息,我并不意外。实际上,真正让我感到意外的反而是等了这么久才降息。”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环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说。
放眼望去,今年发达经济体央行“鸽声一片”。去年底还是浓浓加息预期的美联储今年7月打开宽松闸口,一连降息三次共75个基点;欧洲央行则打出“降息+量化”的组合拳,将宽松货币政策推向深水区;日本央行、韩国央行等也纷纷推出宽松货币政策,留给市场更多发展空间。
横向来看,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鸽声嘹亮”。印度央行先后降息五次,幅度高达135个基点;巴西央行连续降息四次,幅度为200个基点;俄罗斯央行也先后五次降息;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多国央行更是开启了2016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共同原因在于大家都意识到此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此外,美联储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领头羊,当它也开始从紧缩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时,无疑给了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实行宽松政策的空间。”富达国际多元资产团队投资策略副总监张宇翔告诉上证报。
时至年末,从各国经济表现来看,彼时的宽松转向选择不失为防止经济硬着陆的有效举措。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的数据显示,全球贸易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增长0.5%,此前两个季度分别下降0.3%和0.8%。
生产方面,全球制造业近期开始出现复苏迹象。2019年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数据回升至50.3,创近7个月新高。其中,新订单指数和就业指数均位于50荣枯线上。
“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抵消了地缘政治动荡与外部贸易相关因素造成的经济低迷,及时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嘉盛集团全球研究团队主管马特·韦勒告诉上证报。
宽松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专家担忧会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在全球经济出现一丝复苏迹象之际,全球贸易局势亦出现好转。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央行集体按下降息“暂停键”,欧洲央行、韩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等近期均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印度央行也超预期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似乎成为各大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共同选择。
不过,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不容乐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少投资者也对2020年的经济下行风险持谨慎态度,并预计宽松仍是明年全球范围内的政策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经济下行风险仍在积聚。”在三菱日联银行全球市场与国际证券研究部主管赫尔潘尼看来,美联储将在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利率政策不变,但有可能在第四季度降息一次;欧洲央行将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英国央行也将继续放宽其政策立场。
虽然宽松政策能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它并非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这一点已成为市场共识。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提醒,全球范围内的宽松潮会增加国际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可能会助长某些市场的资产泡沫,并积累中长期的金融风险。
FXTM富拓货币策略和市场研究全球主管贾米尔·艾哈迈德(Jameel Ahmad)也对宽松潮表示担忧,他认为全球宽松政策背景下,投资者会蜂拥买入股票,各国央行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股市出现抛售,进而在未来某个阶段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不少国家央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多个国家寻求发展的新思路。日本政府本月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约为26万亿日元,其中财政刺激政策规模为13.2万亿日元。印度政府也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100万亿卢比(约合139.4亿美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部主管吴晶晶告诉上证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投资意愿,宽松货币环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有限,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