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看股市]这个会议为明年房地产等政策定调
中国每年最重要的关于经济工作的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一般认为,这个会议为明年经济目标和重大政策定调的会议,会议确定的经济目标和重大政策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因而备受关注。
第一、关于明年经济增速要不要“保六”
在这次会议以前,因为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没有改变,关于明年经济增长目标要不要“保六 ”的争论非常大。
有学者认为,“保六”非常有必要,因为GDP持续下跌形成的悲观预期导致投资、消费减少的趋势愈加明显。总需求减少会导致GDP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GDP和GDP增速是几乎所有经济、金融指标的分母,分母的减少导致所有指标的恶化。通过“保六”逆转预期非常重要。
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而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保六”应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刺激得到的六,不如改革得到的五”。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没有明确回答明年是不是要“保六”的问题,
但我认为,通过会议公报,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次会议和以前比,用了很大的篇幅多次提及“稳”,至少在六个地方提及确保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性:
1、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3、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
4、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5、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6、会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明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六点其实已经说明,稳增长的重要性可谓空前,“保六”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第二、关于主要政策的变与不变
在确保经济“稳”的前提下,会议对明年的宏观政策也做了部署。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虽然和去年没有区别。但内涵变化比较大:
1、财政政策:第一次提出要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三保”,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保六”的重要性,基层一些地方已经发不出工资和正常运转了;
2、货币政策:去年是“松紧适度”,今年是“灵活适度”;
3、首次提出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并且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
4、去杠杆政策正式让位于“稳杠杆政策”,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5、投资政策:明年基建投资肯定是重点,提出“切实增加有效投资”。“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会议指出,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一些重要认识:
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
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
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三、房地产政策的悄然变化
会议对房地产政策的表述是这样的: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需要关注旧小区改造,一些老城区的旧小区可能要升值了,不要着急卖了;
二是“房住不炒”的主基调虽然没有变,但房地产政策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
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意味着,明年房地产政策放松的趋势比较明朗,但不会转而鼓励炒房,这事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第四、会议提到的“四个必须”蕴含的深意
这次会议,提到了四个必须:
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
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
l 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其实是对过去几年宏观政策执行中一些问题和经验的总结,比如,对风险的重视肯定是正确的。
确保经济增长肯定是正确的,但如何在去杠杆、环保等问题上把握力度很重要。比如会议提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这其实意味着大城市不能一味地赶人,还要提高承载力。
“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实就是直接批评了。
l 第五、不要把“稳增长”与“促改革”对立
笔者支持中国经济明年“保六”,是基于扭转不好的预期,是基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在“六”以上,是基于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
中国经济明年有能力运行在“六”以上,而不是人为通过过去下猛药刺激的手段短期让增长数字变得漂亮。现在,中国很多学者简单化的把“增长”与“改革”对立起来。
最近看到一位学者的说法,“用刺激性的办法保六,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五”。就是这种简单地把“稳增长”与“促改革”对立起来的典型代表。
其实,只要真正搞改革,只会更好的带来增长,中国经济每一轮大的增长周期,哪一次不是因为真正改革?而一些改革,虽然短期影响增长,但长期仍然对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是必要的。
改革怎么会影响增速呢?如果改革动真格,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增速,反而会推动经济增长。看看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路径,理解这点并不难!现在最需要的是释放真正的改革信号,释放大众继续创富的活力!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