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市场这块越来越肥沃的土壤里,股票就如同春天滋生的植物般,迅速蔓延和扩张。与此同时,股票数量多了,种类也就趋向多元化。但无论如何复杂,股票之中既有活跃分子的热门股,也有信奉“沉狱是金”的冷门股,就像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热门股是那些在股票市场上交易量大、交易周转率高、流通性强、股价变动幅度大的股票,正因为热,光顾的投资者也多,极容易成为股票市场的宠儿。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价格则容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可能是众多投资者惯常的推演方式。于是,“天下攘攘vt为利往”,众多投资者纷纷涌向广受市场赞誉的热门股,在热门股的“炉灶”下又增添了“几把柴”。
从心理层次来讲,人们对热门股的喜好,就好比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但问题是,股票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名牌商品的质最可能更有保证,是因为品牌的形成要经过时间的累积,一旦形成之后,还需要长久保持不变,即使遭遇经济困难时期,仍然能够保持其“高贵”身份。股票则不同,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产物,就其本质它只是一个符号而己,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更多是发行股票的企业价值以及在市场受欢迎程度的投射。
诚然,热门股价格上涨较快,而且还能够上涨到远远超过一般估值方法能够计算出的价值。此时,支撑股价继续上涨的因素可能已经不是公司的价值,可能更多的是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期望。反观公司的基本面,其实质性内容却可能像高空中的空气一样稀薄。然后发生的事情将是,热门股价格下跌,速度与涨起来的速度一样快。
20世纪60年代,复印行业“老大”施乐公司的股票是当时最热门的股票,1972年,其股价曾高达每股170美元。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控制着复印行业上下游的施乐公司,其股票将会无限期地继续保持增长。
但是,随着IBM、佳能、柯达等公司逐渐进入复印行业,很快20多家公司都能生产出与施乐公司质量相同的复印机。面对突如其来的激烈竞争,施乐公司阵脚大乱。它没有利用自身优势在原行业深耕细挖,而是寄希望于收购与复印不相关的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盲目收购之后,施乐公司却不懂得经营“外行”行业,多元化的失败直接导致其股价暴跌84 %。
作为一名投资者,如果当时你也参与到对施乐公司股票的投资,并以为抱着这只热门股就能够取暖,但最后说不定也会取暖不成反被灼伤,正如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市场上的热门股可能并不是那些优良企业发行具有投资经济效益的股票,还有可能是因为炒作而获得高价的股票,如果买到此类热门股,则更是不幸中的不幸。事实上,无论在国际股市,还是A股市场一些躁动不安的游资时刻都在跃跃欲试。
在股市高利润的驱使下,游资们很容易潜人股市。自从出现了“敢死队”,国内股市个股开始呈现出上蹿下跳的“精彩”场面。一只无人问津的个股,在某个题材的刺激下被“敢死队”相中。此后开始一路狂奔,可能还会经过多个涨停和跌停,换手率高得惊人,让盘中的散户看得心惊肉跳。心脏不好且技术不精的散户最好敬而远之。因为热钱这股股市神秘力量,威力确实非同小可。
2008年,灾后重建板块的四川路桥(600039)连续涨停就是游资导演的一场大戏·5月12日-5月22日,四川路桥的涨幅达到惊人的61%,大户的持仓比率也由20.4%增加到32%。但5月23日“敢死队”们开始大规模卖出,四川路桥的股价当天就下跌9.78%。如果当时散户一味追涨,就会中了他们的埋伏,还没反应过来,游资已经毫无征兆地全身而退,如此一来,留在谷底的只有散户而已。
热门股不是一定不能投资,但是要确保高股价背后是一家实力不容任何质疑的“超人公司”,否则一旦遭遇风吹草动,站得越高跌得也就会越深。
不仅王亚伟不热衷于热门股,他所崇敬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也对热门行业的热门股“不感冒”:“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每个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由于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奉劝投资者不要随意投资热门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