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拆上市规则落地近一年:“A拆A”公司达54家 14家子公司IPO进行中
自去年12月13日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至今已近一年。《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54家上市公司“A拆A”正在进行中,其中有14家公司的子公司IPO已获得证监会或沪深交易所受理。
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尚属“新生事物”,前期推进需谨慎。待运行成熟后,可进一步优化分拆上市的硬性指标,提高包容性。
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9日,累计56家上市公司发布分拆计划,剔除延安必康、安正时尚2家终止分拆计划的公司,54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正在推进中,其中40家发布正式的分拆预案,14家公告了分拆意向,尚未发布分拆预案。
从行业来看,上述54家公司中,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行业公司数量较多,分别有10家、8家和5家。
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电子、医药生物类企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较多。根据分拆上市规则,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七项硬性指标才能分拆子公司上市,而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大多分布于医药、TMT等板块。其次,医药类上市公司旗下往往有很多子公司,且产业和业务模块比较独立,和母公司关联交易较少,资产独立、完整,能够独立对外开展业务,形成独立品牌。最后,近年来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上市公司也需要通过分拆上市实现再融资、品牌推广、提高治理水平等一系列目标。
从公司性质来看,上述54家公司中,19家为国企,32家为民企,还有3家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将旗下盈利和成长能力较强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既有助于缓解母公司的融资压力,也有利于母公司和子公司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子公司也可以借此实施股权激励,优化公司治理。”康崇利表示,“对于有改革诉求的国企集团上市公司来说,子公司分拆上市可以为集团获得新的上市平台,也可以为集团提供混改平台。”
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制度,丰富支付及融资工具,激发市场活力。
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进一步完善分拆上市制度,可以在运行成熟之后,提高硬性指标的包容性。
从分拆上市目的地来看,选择将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较多,分别有23家和13家,合计36家,占比66.67%,超过六成。另外,计划分拆至上交所主板的有3家,截至12月9日,还有15家尚未明确分拆目的地。
从进度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梳理,14家公司子公司IPO已获证监会或沪深交易所受理,预计IPO募资合计285.55亿元,其中拟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的分别有7家、6家和1家。
上交所网站显示,11月25日,成大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已经提交注册。按照《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证监会需要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即证监会需要在12月22日前做出决定。由此,分拆上市规则出台以来,首单“A拆A”有望在年内落地。
另外,据沪深交易所网站,生益电子和电气风电的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分别于10月16日和11月19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凯盛新材创业板IPO注册申请亦于11月18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会议。
截至12月9日记者发稿,科创板、创业板IPO注册生效企业共278家,据记者梳理,这278家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约120天,从受理到注册生效平均用时约170天。成大生物从交易所受理到提交注册,用时201天,另外3家“A拆A”通过上市委会议的公司,从交易所受理到过会用时约140天,较一般IPO注册时间稍长。
张雷认为,整体来看,分拆上市公司的IPO注册用时在监管层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即“审核3个月,回复问询3个月,注册1个月”。另外,对于A股来说,分拆上市属于新生事物,一般来说,分拆的母公司规模较大,子公司信息披露的工作量也较大,监管层对其独立性审核的难度也较大,流程较普通IPO注册流程稍长,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