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核心、三大主线,一文速览2021年券商A股策略
时值岁末,市场对于A股市场明年行情预判的关注度日渐升温。
截至目前,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券商披露了2021年A股年度策略。综合来看,券商普遍表示明年市场将上演结构性行情,同时,认为 “十四五”规划是明年最大的主题机会。配置方向上,科技和消费仍有望成为中长期主线,此外周期性板块也有相当配置价值。
目前,券商普遍对明年市场行情持中性或偏乐观态度。其中,有不少券商直接抛出了指数点位预测。
西南证券:市场延续科技牛
西南证券指出,中国的经济与市场有望在2021年一枝独秀,经济先于全球复苏,市场延续科技牛。2021年的A股业绩增速将保持正增长,科技行业有望更加突出。
华西证券:仍将演绎“循环牛”, 沪指3200-3800区间
华西证券指出,考虑到改革红利释放、上市公司业绩呈现结构性的亮点等诸多因素,预计明年A股仍将演绎“循环牛”,指数由估值驱动切换为业绩驱动为主,上证综指有望在3200-3800点位区间。
太平洋证券:沪指顶部区间3500点-3800点
太平洋证券表示,2021年A股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预计2021年上证综指顶部区间在3500点-3800点,下行底部或在3000点。
东北证券:长盈利驱动慢牛,3800点后再上1000点
东北证券认为,明年全年A股盈利增速预计在10%左右;A股在慢牛环境下预计微观资金面相对今年进一步改善,其中居民资金、内外机构资金流入等仍是核心;长期慢牛的核心逻辑未变,包括科技创新需要直接融资、全球收益率下行使得内外长期资金持续流入,预计明年进入牛市第二阶段初期,3800点后再上看1000点。
也有部分券商预测,明年二季度将成为分水岭,A股市场后续可能出现波折。
中金公司:明年上半年A股整体表现受抑
中金公司王汉锋策略团队认为,从阶段性来看,当前到未来一段时间,复苏深化仍是A股交易主线。待复苏预期反应更加充分、政策退出更加明确,市场指数整体表现可能开始受抑,估计这一时间点会在明年上半年。
招商证券:明年二季度市场将进入转折期
招商证券表示,以明年二季度作为分水岭,市场将会进入转折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估值下行压力。随着疫情的缓解,压抑的信用扩张和消费投资需求将会推动全球经济在2021年进入上行周期,同时也会带来通胀的快速上行,经济上行和通胀的同比增速高点将会出现在2021年二季度。
西南证券:聚焦双循环将是政策的题中之义
西南证券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将成为政策最强音,聚焦双循环将是政策的题中之义。在外循环上,国内进口替代仍将坚持不懈;内循环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受挫于疫情的各类消费行业有望迎来反转。
华安证券:产业政策有望密集落地
华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郑小霞认为,2021年A股将呈现宽幅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格局,核心原因在于支撑和制约A股的核心因素将一直处于相互交织的状态:支撑因素有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十四五”规划元年产业政策有望密集落地、改革开放举措连连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政策退出相机抉择等。
兴业证券:流动性预期变化是引导行情的主要矛盾
兴业证券认为,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A股“三十而立”后的第一年,无论在制度环境、投资者结构、还是上市公司质量上都呈现出一片新气象,2021年市场整体将波动向上。全球经济基本面从疫情中恢复向上,流动性预期变化是引导行情的主要矛盾。
梳理发现,在2021年A股年度策略报告中,科技和消费这两大板块仍被多家券商视为明年最重要的主线。同时,也有券商表示2021年周期板块仍有配置价值。
中信证券:A股将经历慢涨“三部曲”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A股当前依然处于中期上行通道中,预计明年A股将经历慢涨“三部曲”,其中从跨年到明年二季度建议配置顺周期品种,包括可选消费、工业板块等;明年二季度中至三季度建议增配大金融和必选消费;明年四季度开始,科技板块和医药的相对配置价值将会提升。
华安证券:沿着“十四五”规划主线挖掘机会
华安证券认为,2021年A股将呈现宽幅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格局,行业机会在于沿着“十四五”规划主线挖掘主导产业相关机会,目前确定处于阶段性收获期的机会有:5G产业链、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医疗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类消费等。
东北证券:消费和科技仍是中长期主线
东北证券指出,2021年消费和科技仍是中长期主线。消费和科技今年中报以来的盈利优势预计明年仍可持续,从盈利估值匹配角度,医疗器械、通用机械、电子制造、白色家电、医药商业等行业值得重点关注。此外在经济恢复下,大消费板块子行业如休闲服务中的餐饮、酒店等也相对看好。
方正证券:顺周期品种有改善契机
方正证券指出,2021年,顺周期的可选消费、中游周期、强周期都有改善的契机,可关注传统经济周期及数字经济周期两条线索。传统经济周期包括经济复苏周期(金融、有色)、地产后周期(家电、轻工、汽车)、补库存周期(机械、化工、建材);数字经济周期包括新基建周期(5G、新能源)、产业升级周期(高端制造、国防军工、医药生物)、平台发展周期(物联网、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