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双创周来临,北京亮出双创成绩单
北京开启双创5.0模式
从2015年到2019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30%,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从110家增长至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2万家增长至2.5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从40家增长至93家……
数字背后,是北京蓬勃的双创力量。北京市发改委近日透露,在双创周的带动下,北京已发展到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型服务模式,形成北京双创的5.0模式,持续引领全国双创的新潮流。
热潮:每天诞生250家科技型企业
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全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国芯”……这几年,一系列比肩全球、领先全国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在北京涌现。
“六年来,在双创周活动的影响带动下,北京创新创业动力持续增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件,较2015年水平增长13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PCT国际专利4638件,占国家高新区的1/4。
另一边,创新主体也在不断壮大,2015年至2019年,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从110家增长至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2万家增长至2.5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从40家增长至93家,企业数量和整体估值均实现翻番。“四个翻番成绩亮眼,不断壮大的双创队伍为‘北京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相关负责人说。
活力:高技术服务引领全国
目光投向中关村。去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导创制发布标准达到10313项,其中国际标准434项,是2015年水平的2.4倍。
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由中关村主导创制,折射出这片土地上蓬勃的活力。几年来,“三城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全面提速,集聚了全市5成的科技型企业,贡献了全市3成的生产总值、6成的科技成果奖项。海淀、清华、百度等20家双创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创业实力快速扩张,占全国总数的1/6;全市拥有各类众创平台500余家,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近5.7万家,有力地促进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转变,高精尖产业加快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披露,2019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2765.8亿元,较2016年增长5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较2016年提升3.4个百分点。
此外,当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630.6亿元,较2015年增长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4.4%,较2015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全市服务业第一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9%。高技术服务引领全国,收入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服务:汇聚20万家创业服务企业
成立两年,吸引来了就职微软的产品规划师;成立三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5年,获得4轮次12家中美投资机构超过1亿元的融资……在中关村的科技圈里,创造一连串神话的企业家陈震才27岁,已当了6年的CEO。他带着“速感科技”团队闯入人工智能的视觉领域,要给机器人装上一双眼睛。
创新创业不问年龄、不问出身。“北京的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走向大众,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高管、军转干部、医生、大学生等创业者广泛参与,高知识创业者成为主力军。”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北京双创政策的广度、深度持续提升,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汇聚了约20万家创业服务企业、近2万天使投资人、670多家创投机构,形成“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创新创业者的能力更加殷实。
更重要的是,北京主动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创新创业国际化基因进一步赋能,逐步向全球型创新创业升级。在京全球500强企业总部56家,连续五年居世界各大城市首位,外资研发机构超过560家。中关村在硅谷、以色列等地建立19个海外联络处,在境外设立研发及分支机构的领军企业超过1000家。
“在经历了物业型、服务型、投资型、价值型四代蜕变后,北京已经发展到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型服务,形成北京双创的5.0模式,持续引领全国双创的新潮流。”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