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央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限制,并对新规实施后,境外机构投资者如何实施主报告人制度、合格投资者应如何调整其外汇衍生品头寸以确保操作中满足实需交易原则等规范性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早在去年9月,外管局公告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进一步扫除了外资进入障碍,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正变得更为便捷。
近期,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全球大型外资机构(养老金、主权基金)在3月的抛售潮后不断回补敞口,A股迎来500多亿元的北上资金回流,部分被动型指数基金也在加仓。
目前,在中国内需逐步恢复,但海外疫情仍然严峻、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大型外资机构怎样看待后续中国的配置前景?在疫情暴发前,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担忧已然存在,如今这一担忧是否加剧,还是市场多虑?
英国保诚集团旗下亚洲大型资管机构瀚亚投资(Eastspring Investments)上海的权益投资总监齐晧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A股近10倍的估值颇具吸引力,在恐慌性抛售和资产暴跌后,即使一季度营收归零,持仓期和业绩考核周期较长的外资仍有动力增配确定性更强的内需相关板块。”
3月份,在海外疫情全面暴发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动,全球基金在赎回压力飙升、“美元荒”背景下被迫采取了无差异抛售。随着风险偏好大幅回落、流动性全面收缩,新兴市场首当其冲面临剧烈的资金流出压力。“但是不必对非常态下的外资波动过度解读,”齐晧解释称,养老金等大型资管机构每季度都会做投资组合的再平衡,在资产暴跌、仓位下降过多的情况下,投资组合可能出现偏离追踪基准的问题,因此需要补回一些股票仓位来再平衡,这也部分解释了近期美股的反弹以及北上资金的回流。
“除了A股的内需相关板块,一些内需为主且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受益的中概股近期也创下新高,这也体现了在流动性冲击过后,外资中长期对中国依然保有信心。”她称。
分行业来看,目前A股市场中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为信息技术(31%)、 可选消费(15%)、工业(13%)以及材料(12%)。
不过,齐晧认为,不能“一刀切”地规避海外收入敞口大的行业,更不能忽略在海外需求滑坡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在应对策略上的灵活性和韧性,比如一些原本以海外订单为主要收入的小家电公司,在疫情压力下积极推动出口转内销,收获大量国内订单,使得一季度应收表现超预期。
相比之下,消费电子受海外影响较大。“在国内疫情暴发期间,很多企业为了赶工海外订单没有休息,如今国内疫情好转,复工充分,部分企业却出现了被海外砍单的情况,因此海外需求变化是接下来的关键。”她表示,以iPhone为例,封锁措施对供应链的影响已经推迟了新机上市的时间表,海外失业率攀升也可能导致需求下滑。
未来,齐晧认为,要把握好两大主线,一方面,疫情对消费习惯的长期性影响会持续利好线上经济相关板块;另一方面,海外敞口有限且受益于内需复苏的行业值得关注。例如,非医保控费的医疗服务行业;外资此前普遍看好的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及创新药产业链,尽管疫情导致临床试验放缓,但长期增长逻辑未变;此外,鉴于疫情出现反复甚至常态化的迹象,呼吸机、监护仪、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加大配给是必然趋势。
同样令人关注的是疫情暴发初期,由于中国产业链的中断导致韩国现代汽车关闭所有的韩国工厂,日产汽车在1月也关闭了一个工厂,原因是一些关键零部件无法生产。
这再度点燃了早前就已经升温的担忧——疫情会否导致全球供应链加速转移出中国,这一担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决策。
“早两年,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担忧,但经过一系列实地调研后,目前这种担忧已经大大下降。”某欧洲QFII外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齐晧去年在越南等地进行了调研探访,她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根据瀚亚投资上海研究团队的观点,中国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高生产率。几十年来,中国建立了全面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从而降低了物流和协调成本,使生产比其他国家更加经济。据估计,一名中国工人可以生产的商品价值相当于4个东盟工人生产的总和。因此,中国目前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并不奇怪。
在最近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在与疫情相关的最初供应链中断之后,中国供应链的恢复速度表明了其持久性和韧性。苹果仍然依靠中国完成其许多关键产品的最终组装。
未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确可能持续承接一些原先中国的低附加值、低科技的生产环节,瀚亚投资上海研究团队认为,越南和印度似乎在竞争纺织品出口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越南的纺织品出口在2019年增长了10%。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竞争力在于生产低端消费品。但这只是产业链的一种外溢而非全线转移,且东南亚国家也不具备条件全线承接,因为它们没有中国打下的重化工业基础。
不过,面对地缘政治压力,外加此次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担忧,公司需寻求更大的供应链弹性来应对挑战,这意味着全球供应链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何谓多元化?简言之,企业可能会全球设厂,更接近终端客户,而不是本地化。毕竟,供应链中断不仅限于特定国家。长期以来,企业一直将成本和质量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但目前弹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并不会因此被削弱。
“部分产业链的转移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完全是损失,因为中国一直在向价值链上游升级。”齐晧告诉记者,她在实地调研后也发现,目前东南亚可以承接的更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制鞋为例,当地尚且无法进行流水线运作,还需靠人手涂胶水。三星虽然在越南完成最后组装,但核心零部件依然来自中国或韩国,当地的工程师数量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也远不及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希望在中国以外实现多元化的中国本土和海外公司,随着公司将供应链重新定位到工资较高的国家,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将有效降低成本。美国银行预测,到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达到500万台,较2019年的水平翻一番。这种趋势可能会使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受益。由于半导体是计算能力的骨干力量,因此未来工厂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将使亚洲半导体及相关行业受益。如韩国等制造半导体的领先公司,以及中国顶级半导体封装公司,也都位于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