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走势平淡,截至11月底,恒生指数年内涨幅不足5%,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靠后。不过,低迷的市场环境却难挡内地资金的“淘金”热情。据统计,南向资金自今年3月起已连续9个月呈现净流入,年内累计净买入总额逾1800亿元人民币。
伴随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港股市场上内资大消费、金融、医药及科技等一批与内地市场紧密相连的公司股价持续走强,不少个股更创下历史新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拥有稳健的基本面、强大的内生增长动能,且能够适应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公司代表着“核心资产”。内资占比的不断提升,使其对于这类股票的主导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展望港股市场未来投资机会,多家机构均认为,尽管市场短期难以摆脱震荡格局,但阿里巴巴的回归以及H股全流通,将是提振港股市场的两大重量级利好因素。此外,港股本身在基本面、估值和流动性上存在的巨大优势,也使其长线投资价值值得期待。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南向资金已连续9个月呈现净流入,年内累计净买入额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南向资金在今年9月净流入528.89亿元人民币,单月净流入额仅次于2018年1月,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史第二高。
在港股通资金大举净买入的过程中,究竟哪些港股标的最获青睐?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14只港股通标的获得南向资金加仓,在全部港股通标的中占比超过50%。具体来看,嘉年华国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保利协鑫能源等5只股票的南向资金持股数量增加超过10亿股。进一步统计来看,南向资金对35只股票的持股比例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对100只股票的持股比例提升超过2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按总累计存量资金,南下资金持股前5大行业是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医药生物,其中金融、地产、计算机三者合计达65%。“由于港股是一个机构为主的市场,更偏向价值投资,更关注企业长期ROE水平,所以在这里PB-ROE模型更有效。从PB-ROE角度分析,港股中的银行、地产、保险、汽车、医疗等行业更有优势。”海通证券在研报中称。
除了上述5大行业,一些消费行业的龙头公司也获得南向资金的大举买入。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南向资金连续22日净买入美团点评,累计斥资近110亿港元。此外,今年以来好孩子国际、申洲国际、澳优、波司登获得南向资金的增持比例分别为2.1%、1.65%、1.62%、1.5%。
值得一提的是,在“掘金”港股的内地资金中,内地公募基金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显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后,在2015年一季度披露的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港股仅有10只,持股总市值为3.86亿元人民币,仅占基金重仓股总市值的0.02%。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港股的数量已经上升至206只,港股持股总市值约为270亿,在基金重仓股中占比为1.3%。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19年8月20日,约有332只内地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130只基金属于沪港深基金和QDII基金,其中42只是被动指数型基金,88只是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
根据广发证券在11月份发布的一份研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沪港深基金股票仓位达87.9%,创2016年以来新高,其中港股公司占全部股票资产的48%。具体来看,沪港深基金港股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是非银金融,持股市值达28.9亿元;从行业超配与低配比例看,沪港深基金显着超配纺织服装,大幅低配房地产。
从QDII基金持有港股的情况来看,最新数据显示,腾讯控股获得52只基金共同持有,在所有港股中被QDII基金持有的数量最多。此外,中国平安、舜宇光学科技、招商银行、申洲国际、中国海洋石油等9只股票均获得20只以上基金抱团买入。
实际上,尽管今年以来港股走势整体低迷,但不少与内地市场紧密相连的内需股却走出了靓丽的行情,部分公司股价甚至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以知名运动品牌商李宁为例,该股自今年年初的8港元左右起步,一路高歌猛进,在今年10月17日创下27.65港元的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过百分之两百。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知名火锅店海底捞及其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今年以来涨幅分别达到100.72%、167.77%。另外,波司登、美团点评和青岛啤酒今年以来的涨幅也分别达到166%、130%和56%。
对此,沪上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表示,过去5至10年是中国自主品牌迅速崛起的时期,在许多领域中国品牌正一步步追上甚至超越外资品牌。从起初的空调行业到汽车产业,再到如今的运动服装、餐饮等行业,那些中国自主品牌公司逐渐成为相关行业的龙头,成了稀缺的投资品种,由此带动公司股价飞涨。
招商基金的基金经理白海峰表示,中国知名消费公司依托的是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一些目标客户定位在大众市场的消费龙头,其增长空间非常大,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就是雪道足够长,因此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也不意外。
除了内资大消费股,金融、医药及科技等板块中多家优质龙头公司的股价也表现坚挺。具体来看,金融股中的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年内涨幅分别为38%、35.16%、24.17%;医药股中的平安好医生、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年内涨幅分别为90.6%、81.46%、43.64%;科技股龙头中芯国际、中兴通讯、瑞声科技年内涨幅分别为49.2%、41.55%、24.9%。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港股行情中,资金对“中国核心资产”相关股票的偏好非常明显。从传统的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板块,到反映内地消费升级的内需股,再到代表中国新经济发展趋势的科技板块,这些领域的优质龙头公司都是“中国核心资产”的代表。
“核心资产所代表的应该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而且要有很高的竞争壁垒,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经济上行周期内受益发展,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具有相对防守性。”海富通QDII基金经理陶意非称。
兴业证券张忆东认为,中国核心资产具体可以细化为三大层次,首先,强调基本面、业绩和盈利能力,是中国各个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次,强调真正具有内生增长动能的优势企业;第三,强调国际对标,能够适应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逐步崛起成为同行业全球龙头的公司。
尽管“核心资产”吸引了包括内资、外资在内的各路资金追捧,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在港股市场掌握绝对定价权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随着南下资金的持续涌入,其对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南向资金对内资企业的了解远比海外机构投资者深入。未来,港股核心龙头企业的定价权将逐步转移到南向资金手中。随着南向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内资股有望迎来估值溢价。”沪上一位港股基金经理称。
展望港股市场未来投资机会,多家机构均认为,港股的基本面、估值、流动性均存在横向和纵向优势,其长线投资价值仍值得期待,而2020年有望成为港股的价值回归之年。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精选基金经理程彧认为,今年以来吸引资金持续南下的因素在于:港股绝对估值的吸引力、港股相对A股的估值吸引力,以及港股特有的核心资产。他表示,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港股当前接近过去十年估值区间的底部;从相对估值的角度,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异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此外,港股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核心资产,尤其是受益于中国内地消费升级、深受内地投资者青睐的公司。
“现在是投资港股的大好时机。低估值会支撑港股见底,任何东西便宜就是王道”。沪上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称。他进一步表示,在此前的大跌中,他所管理的沪港深基金已经加仓了一些港股,未来如果继续下跌,会考虑将部分A股仓位也转换成港股。
银华沪港深基金经理周晶表示,将港股市场上几个代表性指数,包括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50指数等与历史上的水平做比较,可以发现,其PE市盈率和 PB市净率均处于历史最低10%的分位之下。“不管是横向、纵向比,现在港股都是历史上最便宜的时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发证券认为,海外“资产荒”背景下,避险资产、债券预期回报率的下行,越来越难满足配置需求,长线资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权益价值洼地。而港股低估值、高股息、高风险溢价(ERP)的优势仍然是不可多得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对于内地南下资金而言,港股市场高收益-风险比、高股息、高AH溢价的特征凸显长期性价比,资产配置的天平开始向港股倾斜。如果用一句话刻画港股即将到来的2020年,‘长线资金驱动下的价值回归’可能是最好的注脚。”广发证券称。
也有机构将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和H股全流通视为港股市场未来两大利好因素。华南一位港股基金经理表示,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有助于提高港股对于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吸引一批中概股的科技公司考虑回香港上市。
富途证券国际认为,实现H股全流通后,短期来看市场上可以流通的股份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或将引发大股东减持的压力。但长期将大幅提升大股东在港股市场中的话语权,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公司治理水平,改善港股市场的流动性,还会实现更为有效的定价。
“H股全流通则有利于促进港股市场规模扩大,提高港股市场流动性,对于港股市场来说是个较大利好。考虑到港股依然有较大的估值优势,预计在一段时间的回调盘整之后出现阶段性机会的概率较大。”川财证券在研报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