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持续调整的科技股,近期又接连遭遇基本面的隐忧!一是最新手机出货量同比暴跌,二是新基建遭遇质疑,业内专业人士对于规模和作用展开“激辩”!
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38.4万部,同比下降56.0%,2020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719.7万部,同比下降44.0%。
专业人士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消费者需求下降,二是产能还未恢复。
各手机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在这600多万部的出货量中,安卓手机出货约584万部,剩下的49万部才是iPhone,这比苹果手机去年同期的出货量下降了60%。
分析人士表示,作为美国以外苹果硬件收入最大来源地,可能正是因为中国市场2月销售数据的暴跌,才导致苹果CEO库克前不久向投资者预警,提示新一季度的财报将难达预期。
华为则直接下调了今年的出货量预期。据报道,华为预计,今年其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将下降20%左右,这是近十年以来华为手机出货量首次下降。
华为2019年的手机销量超过2.4亿部,如果2020年下滑20%左右,预计今年销量仅为1.9亿-2亿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手机市场的销售数据中,5G手机的占比却异军突起,不断攀升。
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今年2月5G手机出货量为238万部,市场占比为37.28%;1月5G手机出货量为546.5万部,市场占比为26.26%。截至2020年1月,仅华为的5G手机出货量就超过1000万部。
但远水可能解不了近渴,产业观察人士洪仕斌表示,“这几年手机的整体销量增长都已停滞,5G手机才刚刚开始,因为价格较高,所以市场普及度还有限,5G手机真正的销售热潮最起码要到下半年,即2000元以下的5G手机上市,5G手机的销量就会快速增长。”
中金公司也认为,手机出货量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迎来拐点,但难改全年走跌。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下调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11%至3.48亿部,预计出货量一季度下降35%以后,2季度起在5G推动下逐季向好,全年下降6.3%。
但中金公司同时也指出,短期留意高估值导致的回调风险,长期看好智能手机创新对应的结构性机会。手机产业链全线走弱。
事实上前期涨幅过大,外围市场风偏急跌、迭加基本面因素才是科技股真正令人担心的原因!
从A股市场华为概念和苹果概念指数看,虽然下跌幅度已经超过或接近15%,但是相较前期巨大的涨幅,调整是否已经到位仍然存疑。
而除了消费电子,科技股新进崛起的一条主线就是“新基建”。但是围绕新基建的规模和作用,专家学者们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所谓新基建,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按照机构的解释,指的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涵盖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7大领域。
但是对于新基建,专业人士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规模,卖方机构研究人士之间就存在明显的分歧。
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明确在研报中提出,新基建项目在逾17万亿元PPP项目库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000亿元,占比只有0.5%。
但国金策略李立峰认为,对于“新基建”的规模,从专项债资金用途和PPP项目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保守估计2020年规模超1万亿。
另外对于新基建的作用,专家们之间观点也有分歧。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时代,‘新基建’将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需尽快推出‘软硬’新基建。”这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刺激铁公基”、不是“四万亿重来”。
任泽平同时表示,有观点认为“新基建”投资现在占比小,对中国经济贡献不大。我们认为这种思维缺少前瞻性,“新基建”就像新兴产业,现在占比小,但成长快,未来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正是中国经济应该大力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
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则直言不讳的表示,通过对“新基建”项目可实施性和存在问题的探究和推敲可以看出,一些学者鼓吹的作为疫后重建经济政策重点的“新基建”,事实上还停留在概念中。
郑志刚认为,被一些学者视为具有新基建“硬核科技”典型特征的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其实并不具有传统“铁公基”的经济杠杆撬动作用。
它们中一些产业由于属于中国基础战略性产业,在产权性质上必须由国有控股,在业务开展范围上属于牌照管理的高管制行业。
而另一些产业属于需要大量、持续和长期的前期研发投入和积累,无形中进入门槛很高,不是通过短期内砸钱就可以大干快上的。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建奇也表示,截至目前,新基建仍然仅仅是概念,如何深入评估新基建的可行性,成为宏观稳定政策设计的重要内容,盲目炒作或者将概念扩大化,不仅无助于宏观稳定,可能还会滋生新的泡沫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