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字,聊聊穆迪主权信用评级背后的真相和套路。
第一部分:回顾希腊债务危机的历史
先回忆2009年开始希腊债务危机及欧债危机蔓延的历史。
2009年12月起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希腊步入深渊的历史,也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集体向希腊“发难”,并将希腊债务危机引爆的过程。
见下图。
但是让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只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开篇,紧接着,其他欧洲国家也迅速成为三大评级巨头下调评级的目标,在2010年,葡萄牙、西班牙也相继陷入欧债危机。
这一系列的举措终于将欧元的汇率在2010年6月初打到自2006年至2010年这4年来的最低点。
第二部分:信用评级与欧债危机的关系
如前所述,欧洲债务危机从开始到每个变化,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名字频频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出现在一起,但每次带给欧洲国家的都是降级的坏消息。
欧洲国家被数次降级信用之后,融资更加困难。信用降级致使危机升级,危机升级又使信用评级进一步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更确切地说,是三大评级机构企图让欧债危机蔓延,企图让欧元区解体。
我们说穆迪可以凭借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也不为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这样说过。
但是,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为何能在全世界呼风唤雨?让我们从如何理解主权信用评级说起。
第三部分:主权信用评级威力巨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体现了一个国家偿债的意愿和能力,穆迪信用评级最高等级是AAA评级,意味着穆迪相信贷款给这个公司(国家)后,收回本息的概率非常大。概率越低,评级就越低。低于Baa信用评级的被认定为“垃圾债券”。
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家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导着国际评级行业,它们对各类债券的信用评级,直接关系着各类主体在市场筹资成本的高低。其次,三大评级机构的基本职责是对债券的违约风险做出专业判断,它们提供的评级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产品的定价。
在欧债危机爆发后,这三家机构大范围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和金融机构信用等级,推高欧洲国家市场融资成本,对欧债危机火上浇油,让这些国家融资更加困难,如前所述,造成了危机升级与债务降级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除了2009年开始蔓延的欧债危机,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2014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2015年进一步恶化的巴西债务危机,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身影。
主权评级的重要性怎可忽视。
第四部分:穆迪的评级标准根本不标准
今年5月24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降低了我国的信用评级,这是25年以来,三大评级机构首次降级我国,看空我国的改革成效,高估了财政负债。然而,此时正逢我们经济改革初显成效,一季度业绩“开门红”之际。
该评级公布之后,国资委、财政部、各券商银行媒体纷纷表示该评级与我国经济现实严重不符。
穆迪,别不承认,你的评级标准真的有问题。
三大评级巨头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有4个方面。
1、将政治上的因素,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标准之一
比如说2013年11月,标准普尔下调法国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到AA,原因是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的政策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2、根据人均GDP进行经济实力排序。
穆迪认为人均GDP高的国家偿债能力强,经济实力也好。但是人均GDP靠前的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人均GDP排在第69位和101位的中国和委内瑞拉,却是世界排名前10的净债权国。
3、将一个国家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作为判断其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和经济发展前景的主要依据。
那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就理应靠后咯?显然不合理。美国和西欧陷入经济衰退,中国却保持6%+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跟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4、将“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是国际通货”作为3A级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国家有独立的央行,将有利于美国控制该国的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
美元是国际货币,从而获得较高的评级标准;同时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较高的信用评级可以让美国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拿到融资。
这条评级标准最有利于谁的利益,已见分晓。
第五部分:被恶意降级,中国吃了亏
判断一个国家主权外债的信用级别的唯一标准,就是该国是否具有按期偿还外债本息的能力。长期以来,美国评级机构有意压低中国的信用评级,增加中国的海外融资成本。
美国三大评级巨头在中国的评级业务对象包括了中国的能源、通讯、甚至军工等敏感行业在内的各主要行业及主要骨干企业;
在金融债券市场,三大巨头的评级对象囊括了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众多股份制银行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
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美国三大评级巨头可以全面掌握我国金融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发展趋势,甚至可以通过公开发布信息干扰政府的宏观调控,危害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的目标是占领中国全部的信用评级市场。这是它们的企图。
第六部分:穆迪,盘点你做过的熊事
穆迪擅长主权国家评级;标准普尔擅长企业评级;惠普国际擅长金融机构与资产证券化评级。
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
三者无一例外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导致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首的金融衍生品肆意泛滥,造成2008年的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当天,雷曼公司发行的债券仍维持在投资级别,对金融危机的反应速度可与乌龟相比较。
早在2001年,美国安然等公司出现财务欺诈丑闻,但三大评级巨头均未做出预警,直到安然倒闭的前五天,三大评级机构才将债券从投资级别降到垃圾级别,严重的滞后和迟缓。
2、欧债危机爆发后
三大评级机构又大范围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和金融机构信用等级,为了维护美元让欧债危机蔓延。
当时欧元在各国央行的储备中占据的比例达到了30%,成了美元唯一的国际货币竞争者。而美国爆炸性扩张的债务很可能引发美元危机。
于是,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把全世界的注意力导向了希腊和欧元,并一次次降低希腊的评级,最终引发了希腊债务危机和欧债危机,促使国际资本从欧洲流出转而购买美国国债,打击了欧元,解决了美元危机。
3、“有奶便是娘”
目前主要信用评级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发行方为评级机构支付的费用,穆迪和惠誉公司就有90%左右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费用。
由于存在利益关系,分析师为了赚钱和留住客户,很可能会给发行人他想要的信用评级,评级是否合理公正反而是次要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的最快、最终被收购的美林,为三大评估巨头贡献了相当多的利润,穆迪——7690万;标准普尔——3127万;惠誉——7727万。
穆迪的标准不过就是美国的标准,我们要向国际评级机构说不。
大公国际,雄起!
不要问我长篇大论这么多的“主权信用评级”跟企业分析有什么关系。
没有人能脱离他所属的时代而存在。企业能够超脱它所处的环境而成长吗?不能的。
宏观形势——中观行业——微观企业。本文是在走分析企业的第一步。